-
華夏時報:獐子島喊冤:我們遭了災沒人同情 還要被踩上一腳2020/05/16
在生物學上,貝類就是產的多、死的多、剩的少,一百個扇貝種苗里活二十個就是大豐收,活十個也能盈利。但是給外行的感覺是,一百個剩十個了,損失應該是巨大的。實際上不是。 -
界面新聞: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 扇貝死亡是事實,對今年業績有影…2019/11/14
記者 | 雷雨 趙敏 李章洪 特約記者 邱嘉秋 近日的一則扇貝死亡公告再度讓獐子島(002069.SZ)陷入關注中心,招致多方質疑。 “我想這么大的海洋沒有人有這個本領,能使扇貝想叫它活就活,想叫它死就死。更何況我們不會、也沒有這個能力,用它來調節我們的利潤。”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回應界面新聞稱。 吳厚剛稱,扇貝的死亡是事實,其自然死亡有多方面原因,公司正在積極組織專家到現場勘查、會診、分析。 獐子島此前于11月7日啟動了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活動。4天過后,獐子島披露公告稱,公司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,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貝殼比例約占80%以上。 這是獐子島近年來第三次披露扇貝大規模死亡。前兩次分別是在2014年10月和2018年1月。按照獐子島給出的數據,其此次已抽測區域中,底播于2017年的存量蝦夷扇貝平均畝產僅不足2公斤,底播于2018年的存量蝦夷扇貝平均畝產僅約3.5公斤,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25.61公斤的畝產。 值得一提的是,不到一個月前,在回復深交所有關三季度業績的問詢時,獐子島明確表示,結合2019年春季抽測數據、本年實際采捕數據以及預計存量等數據測算,底播蝦夷扇貝目前不存在減值風險。 對此,吳厚剛回應界面新聞記者表示,公司海洋牧場面積很大,此前在作業區域的扇貝是正常的,公司一直到10月末還在為市場持續、穩定地供應扇貝。 “但是到了抽測的時候,確實在我們的南部率先發現了扇貝大比例死亡的現象。然后我們就按照控制程序指定了全域的加密抽測,抽測結果就是較大面積、較大比例的扇貝死亡。”吳厚剛稱。 值得注意的是,按照獐子島長期以來的制度規定,其秋測時間本應在9月-10月。獐子島11月13日晚間回復深交所稱,海底水溫最高值一般出現在9月中下旬,10月份屬于高溫期剛過時間,是蝦夷扇貝體質相對較弱… -
公司零距離:實地考察 | 獐子島扇貝變空殼,死亡仍持續原因尚…2019/11/12
以下文章來源于公司零距離 ,作者公司零距離 文 | 李 勇 11月10日,初冬的獐子島雷聲隆隆,急風扯曳著雨絲橫掃而過,海面上浪花滾滾,又是一場“風雨”。11月8日、11月9日連續兩日的抽測,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又出現大規模死亡現象,給公司生產經營蒙上一層陰影。 扇貝再現大面積死亡 獐子島海洋牧場多次遭災,一直為市場所關注,為了解底播扇貝生長情況,趕上9日一早的抽測船出海,《證券日報》記者在11月8日晚間連續行進,終于在9日凌晨趕到了島上。 11月9日早上7時40分,記者所在的遼長漁15181號船在47號抽測點位拉起了該船當日抽測的第一網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兩個大型網具里,所捕撈上來的東西僅裝了淺淺的一網底。當傾瀉在后面的作業甲板上時,大部分都是白花花的殼,活著的扇貝并不多。死了的扇貝中,許多貝殼里面還粘連著腐爛的貝肉。 “這都是剛死的,肉還沒爛凈。里面看不到肉,殼還連在一起的也一樣,如果死的時間長了,兩片殼就分開了。”15181號上的趙船長告訴《證券日報》記者,“這里的特點是大汛潮,大深海,死了的貝殼很輕,變脆,過一段時間,就會破碎掉,隨洋流漂走或被埋在海底,最后連殼都找不到,無影無蹤,就全沒了。” 《證券日報》記者注意到,47號點位拉上來的扇貝尺寸大概有七、八公分,并不大。這些都是2018年10月份、11月份才播的苗,正常要到2020年的這個時候,才到收獲期。不過,海里目前還活著的扇貝能不能挨到明年,并不好說。接連幾個2018年底播點位抽測的結果顯示,這場死亡就像一場“瘟疫”,從東到西,快速波及,且有加速的趨勢。 2018年底播扇貝大量死亡 在47號、48號點位再往東一些的45、46號點位,抽測的情況更不容樂觀。在46號點位拉起的一網中,甚至都撿不出一… -
央廣網:獐子島海洋牧場亮相中國國際海洋牧場博覽會2019/08/06
央廣網大連8月6日消息(記者賈鐵生通訊員孫坤)全球唯一以“海洋牧場”為主旨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海洋牧場暨漁業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8月4日在大連閉幕。獐子島集團作為大連海洋牧場最具代表企業融入“大連現代海洋牧 -
農民日報:大連漁業:唱響“海洋牧歌”建好“藍色糧倉”2019/07/19
圖為大連獐子島海洋牧場 盛夏時節,到遼寧省大連的海洋牧場避避暑,再來一場海釣,是多么令人愜意的一件事。如今,海洋牧場不僅是保護漁業資源的新形態,還是人們休閑觀光旅游的好去處。地處北緯39度的大連,